第八十五章 鸟铳火药上

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 凝暮黄云 加书签

凝暮黄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紫书xiaozi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修建了屯堡只是第一步,有了屯堡和兵士,还必须要有相应的武器。

至于武器的种类嘛,无非分为近战兵器和远程兵器两种。

其实明末的近战兵器有很多种,后世所说的十八般兵器,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等此时竟在大明军中都有配备。

对于冷兵器的选择,戚继光曾说过过:“斧、钺、锤、戈、戟、钩镰等胆大艺精者可用,用于独马冲杀敌阵,却不可教队兵,不可堂堂当大敌。”

最后严亦飞决定还是沿用现有的腰刀,长枪,和盾牌三种。

与此时明军中推崇的兵器多尔杂不同,严亦飞在军校时就学习过过战争史,他知道在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整个西方的兵器都是逐渐趋于简化到长矛和火枪两种。

不过此时西方的军事强国,敢于只使用长枪一种冷兵器,是基于他们长枪手多年纯熟的训练和配合。

但是此时严亦飞手上大都还是普通百姓,无论在技艺还是纪律性都一时达不到西方同行的标准,因此他的长枪阵一旦被技艺精湛的后金巴牙喇兵们近了身,就会是一场灾难。

因此他决定暂时还保留相应的刀盾兵编制。

至于远程兵器,严亦飞则抛弃了弓箭,改决定只选用鸟铳。

其实严亦飞本人在后世是一个狂热的弓箭爱好者,反曲弓、传统弓、复合弓都有所涉猎。

不过正因为他

熟知弓箭知道,所以才更加清楚的知道,弃用弓箭不是因为弓箭不犀利,而是制造购买成本太过高昂,而且合格的弓箭手也太难练

,没有几年时间很难见到成效,严亦飞也没有这样的时间和财力去支持他从零训练一批熟练的弓箭手。

而鸟铳手的训练则相对简单,无论是半大孩子,妇女或者是老人,只要力气足够举起鸟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鸟铳手。

而且一支鸟铳也相对便宜,按照此时天启年间的价格,购买一支鸟铳需银五到六两。

严亦飞私下里估计,如果他能自行生产鸟铳,并且在生产中引入一些后世的技术思路和管理手段,相信将单支鸟铳的价格降到三两银子甚至更低也不是不可能。

况且未来大规模使用火器也是未来历史的潮流,严亦飞没理由不选用鸟铳为他未来军队的主战武器。

鸟铳又称鸟嘴铳,到了清代则称为鸟枪。

鸟铳实则是明朝时,外国传入的单兵管形射击火器的统称,按传入的地域来命名鸟铳,所以才有了噜密铳、西洋铳、倭铳这些称号,当然它们在形制上会有些许的差别,但实为同类火器,其本质上都是火绳枪。

至于鸟铳的来源鸟铳,则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说鸟铳为中国固有,王圻在《续文献通考》中以戚继光在地窖中发现的永乐时期火器为依据,这一说法并不可信,

因为戚继光本人都说鸟铳“中国原无,传自倭夷始得。”

二是说鸟铳传自日本,明朝戚继光、唐顺之的说法,“此器中国原无,传自倭夷始得之。”

《兵录》、《武备志》皆沿用此说。

三是说鸟铳传自西番,《筹海图编》曰:“予按鸟铳之制,自西番流入中国,其来远矣,然造者多未尽其妙。”

《阵纪》中所言的“鸟铳出自南夷。”

其实都是指来自于东南亚等海域游走的葡萄牙人。

学者阎素娥也认为“鸟铳既不是日本人发明,也不是经由日本人为媒介,而是由当时活动在东南沿海上的中国人从西方人那里学来的”

四是说鸟铳传自西域噜密国(即土耳其),这是明赵士桢在《神器谱》中的说法,他说道吐鲁番吞并哈密时,吐鲁番便借得噜密神器。

南炳文先生就曾论说道:“早在成化至正德间,鸟枪已传到中国的新疆地区,这当是中国土地上出现鸟枪的开始。”

此时的鸟铳长约三尺有余,重五六斤,铳口以容三钱铅子大小为准。

以熟铁打造铳身,铳管笔直,管内是一点点钻制而成,内中光滑。

铳身嵌入木托,铳口要长于木托几分,托尾向下弯曲,以便于手握。

木托腹中藏拥杖一根,用于装填火药、铅子。

铳有照星与照门,火门有火门盖,使用龙头类火绳发火机制。

不过这鸟铳制造的工艺复杂,对制铳工匠的手艺也要求颇

高,其实这鸟铳制造,最重要的是铳管的铸造技术。

《武备志》载:“鸟铳所贵在于造时炼铁熟,两筒相包,原孔甚小,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至底而止,一月钻光者为上。”

可见打造铳管费时费力。虽然茅元仪后来提出分解打造的妙法,但依旧对技术有很高要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小紫书只为原作者凝暮黄云的小说《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凝暮黄云并收藏《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最新章节。
红楼之平阳赋
红楼之平阳赋

本以平安一世,没想还是风起云涌,风起了,心动了,最后散落红尘!离奇而又平淡的穿越,张瑾瑜这个蓝星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平行世界的一个封建王朝大武帝国,成为边境平阳郡城的一个守备将军,阴错阳差的主宰了北方的战局。封侯拜爵贵不可言,本想着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偶然一次回京述职的时候,遇到工部主事秦业带着工匠给自己修缮圣上在京城赐给自己的大宅院,说是工部员外郎贾政特意嘱托的,张瑾瑜听到熟悉的名字,这才猛然知

东辰缘修 连载 399万字

娇妾(春染绣榻)
娇妾(春染绣榻)

中山王府内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既有出身王府的王妃魏氏,又有老王妃娘家侄女李侧妃,还有淸倌儿出身极得中山王宠爱的白姨娘,更有跃跃欲试准备分宠的若干通房。初入中山王府的贺兰春发现,都说侧妃不易做,她这顶着前朝女帝侄孙女身份嫁进中山王府的侧妃更是难上加难。内容可以解读为《都说我是红颜祸水怎么办》《姑祖母太彪悍给我留下了后患》《她是一个野心家,然后才是一个女人》爽文,宅斗,宫斗,权谋,不可考究架空文,只愿

凤子君 连载 35万字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贾琂穿越红楼,成为贾家庶子。觉醒听劝系统,凡是听从带着恶意的建议,都会触发一次良性逆转。王夫人:“我就让他多抄佛经,他怎么就成了书法大家了?”贾母:“我只是说身为庶子不能继承家业,要有一技之长,没让他发明曲辕犁,得圣上封赏啊!”贾赦:“我真是逗他玩儿啊,我贾家虽然是武将世家,也没让你成为天下第一高手啊,你用不着这么听劝吧。”贾珍:“我让他娶秦可卿是为了我自己啊,谁知道我怎么就中风瘫痪了呢。”贾敬:

三吃糖豆 连载 184万字

风起1936
风起1936

我叫陈世襄,代号“鱼鹰”,记住,如果我叛变了,一定要干掉我!!!

陈氏刀客 连载 64万字

承汉
承汉

当群雄落幕之时,谁来传承强汉之风!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卧龙岗。一樵夫突然冲出,众人误以为刺客。自此,匡扶汉室的大业中,梁甫成为那颗闪亮的新星。又名:《那天我和孔明一起出的山》、《开局刺杀刘备》

会翻书的笔 连载 24万字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紫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小紫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3-11-01 00:33:38